逐星快报 娱乐 《演员请就位》第三季:流量时代下演员专业素养的反思

《演员请就位》第三季:流量时代下演员专业素养的反思

流量时代的职业乱象

在短视频平台的崛起与“网红经济”的叠加下,流量逐渐成为娱乐圈的核心价值,甚至成为评价演员与影视作品的标准。

流量至上的观念误导了大众:演技无需积淀,表演只需吸引眼球。与此对应的是,许多演员并未经过充分的专业训练与长期实践,仅凭短暂的曝光便进入影视行业。然而,这种快速成名的路径并非是通往艺术成就的捷径,而是一条将行业推向低谷的弯路。大量缺乏专业素养的演员涌入市场,导致了作品质量的参差不齐,观众的审美体验逐渐被稀释。

《演员请就位》开启“压力测试”

“年轻演员对扮演疯子情有独钟”,节目中陈凯歌指出这一现象,尽管如此,演员对“疯”的理解与诠释,却要么“很清醒”、要么“过了头”。表演不是表现能够下泪、不是唯恐不用力,而是内心充沛,表面举重若轻。

在《演员请就位》中,导师们的角色不仅是评判者,更是引导者,帮助年轻演员找到演绎的真正精髓。

流量褪去 让专业显形

尽管《演员请就位》第三季的播出伴随着争议,部分演员缺乏基本功的演出,成为互联网上热议的话题,但随着节目面试内容的展开,苏晓彤、卜冠今、张百乔等演员的表现,依然让导师与观众看出他们蕴藏着的潜力。

演员的价值就是让观众通过我们看见自己,看见众生。

这一现象的背后,是观众审美的觉醒。他们不再满足于流量明星的外在光鲜,而是开始关注演员的内在素养与作品的艺术深度。这一转变不仅给演员提供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,也为影视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逐星快报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

作者: 红毯漫游者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