逐星快报 娱乐 《封神第一部》争议:乌尔善与娜然背后的文化立场问题

《封神第一部》争议:乌尔善与娜然背后的文化立场问题

《封神第一部》的票房与口碑

要问这个夏天,到底哪部电影是最大的赢家,我想《封神第一部》必须榜上有名。虽然票房未超过小成本电影《孤注一掷》,但78万人打出豆瓣7.8的高分,上映一个多月票房占比仍稳居冠亚军,吊打同期七夕作品。

十年磨一剑,耗资三十亿,还自己培养素人演员,确实是整个电影市场头一遭。

争议焦点:文化内核与历史虚无主义

随着电影火爆,演员和导演背后的故事也公之于众。网友指出电影少了真正中华元素的内核,服化道审美主观,但开篇的冰城、殷商盛况及汉族面孔的缺失,让人感觉差了口气。

朝歌是河南省的一个县,但电影中的场景却透着一股西方魔幻加蒙古元素的味道。尤其是登基桥段加入的蒙古九斿白纛,是成吉思汗创立的权力象征,与朝歌年代不符。

选角与导演的争议

选角上,乌尔善偏爱外国面孔或蒙古族演员,如费翔、娜然、于适等。当被问及汉族选角问题时,乌尔善回答“汉族是元代之后产生的说法”,引发争议。

更令人震惊的是,乌尔善夫妇参与的CD制作被扒出,曲目配以“改朝换代”的名字,引发舆论哗然。

娜然的外网言论与官媒回应

娜然曾在外网转发帖子称“木兰是蒙古的英雄”,并提及“将中国人赶出自汉朝入侵以来一直占领的蒙古领土”。人民智库直接点明这是“历史虚无主义的沉渣泛起”

工作室回应“于喧嚣中坚定前行,纷扰过耳自在如风”,被质疑是在挑衅。

结语:立场与电影本身

电影是好看的,但立场正确是前提。不喜欢演员不代表不喜欢电影,中国电影的发展该有这样的自信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逐星快报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

作者: 剧场老饕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