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尔善的民族观争议:事实与误解
乌尔善团队在历史观和民族观上的差异确实存在,但程度因人而异。从早期采访中关于”汉族与少数民族”的言论,到参与《黄祸》音乐专辑和”游牧计划”活动,乌尔善表现出对蒙古族文化的特别关注。

关键点:乌尔善本人的立场相对模糊,除了那次争议性采访外,其他行为都较为隐晦。
《封神》文化细节争议:历史与误解
关于电影中文化元素”蒙古化”的指控,很多都站不住脚。比如所谓的”蒙古九游白纛”,实际上是古代中国使臣使用的节杖或旄节。


金句:“这种苏武牧羊式中国古代使臣手上的节杖或旄节,以及这类旗帜是反而中国王朝传统,后来传到周边影响他们。”
电影工业化的突破与局限
《封神》代表了中国电影工业化的重要尝试,处于第五代导演模式向郭帆模式的转型期。在当前中国电影圈,能拍好重工业大片的导演屈指可数。

现状:除了郭帆和林超贤,其他导演在重工业大片领域都显得力不从心。
关于《郑和下西洋》的展望
目前对这部未上映电影的有罪推定为时过早。演员阵容和具体呈现方式都尚未确定,应该给予创作团队更多空间。